轮椅上的书法老师刘晓清:榜样助我成长路
刘晓清,1976年11月出生,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书法老师,中国书协会员、潍坊市书协副主席。5岁时高位截瘫,她没向命运低头,毅然踏上自学之路。她热衷公益,经常深入学校义务传播书法文化,义拍书画作品,累计捐献逾50万元。她2011年4月入选“中国好人榜”,其家庭被评为“全国最美家庭”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张海迪这个光辉的名字深入人心,激励了很多人。而我,就是其中之一。
我叫刘晓清,1976年出生在山东诸城。1981年,我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,胸部以下失去知觉,连常人轻易完成的翻身都无法做到。幼小的我,一下子跌落到一个黑暗的世界中。就在这一年,新华社和《人民日报》相继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。两年后,张海迪成为大江南北人人皆知的先进典型,被誉为“八十年代新雷锋”和“当代保尔”,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当时的青年一代非常关心的人生观、价值观问题。
2016年5月,刘晓清(中)和父母在一起。新华社发 张晶摄
刘晓清的书法作品。图片由刘晓清提供
海迪姐姐的故事来得太及时了!
那些年,妈妈经常讲海迪姐姐的故事给我听。同样是5岁患病、高位截瘫,但海迪姐姐没有向厄运低头,她自学完成了小学、中学和大学的学习,并学习针灸,在当地行医。一系列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,海迪姐姐都做到了。海迪姐姐能做到,我为什么不能?从此,海迪姐姐的故事长在了我的心里,孤独时陪伴着我,脆弱时支撑着我,进步时激励着我!我想,有一天,我一定要告诉海迪姐姐:“我也可以和您一样坚强!”
1986年,我得到了上学的机会,然而一年后,因身体不便,不得不与短暂的学校生活告别。在海迪姐姐榜样的激励下,在父母不懈的鼓励下,我开始自学小学、初中课程,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。我还用爸爸买的蜡笔涂鸦,门上的对联、墙上的福字、手绢上的小燕子、书上的图片都是我的涂写对象。从此,我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,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我有幸与书法结缘,母校的美术老师曹春华赶来我家为我义务指导,帮我打下了书画基本功。我永远忘不了,1992年9月12日那天,我第一次写书法时连毛笔都不会拿的样子。身体不便,我只能趴在床上练习。第一次提起胳膊悬肘时,我的手控制不住地发抖,根本就写不出完整的笔画。我抬起右胳膊,用左胳膊撑着坚持写下去,手写麻了就甩甩手接着写。没有风扇和空调的夏天,妈妈总是用一把大蒲扇为我扇风,在我的脖子和腋下垫上厚厚的卫生纸吸汗。坚持终有收获,最后,我终于可以悬起胳膊自如书写了。
2001年5月,刘晓清趴在床上练习书法。鲁少河摄
后来,老师们为我打造了一块特制的木板,一头架在床头上,一头撑在地上,我用左手扶着木板,然后,抬起右手在宣纸上书写。每天,妈妈帮我调整好姿势,将笔墨纸砚放在床边触手可及的地方,我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。一横一竖,一撇一捺,在练习书法的路上,我一天一天成长。寒来暑往,除了夏天满身的痱子、冬天满手的冻疮,还有每件衣服上磨烂的衣袖和胳膊肘上厚厚的老茧。
1999年,我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我们诸城的一次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,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50元,这是我靠自己收入的第一笔“巨款”。努力得到了认可,我开心得眼泪都出来了——幸福,永远在奋斗的路上等着你。
最初,家里生活条件有限。我的第一个轮椅为我“服务”到13岁,是家人用竹子、木头做的,时间一长,经常有小虫子“光顾”来钻洞。后来,我爸妈到工厂里,找人给我焊了一个不锈钢的轮椅,很是坚固耐用,但是一百多斤,很笨重。我至今还记得,当时出门的“劳师动众”,爸爸从朋友家借来敞口的皮卡车,还得招呼好几个人一起帮忙,才能把我和轮椅抬上去。
2001年5月,刘晓清外出。不锈钢轮椅一百多斤重,需要众人帮忙才能抬上皮卡车。鲁少河摄
2010年,刘晓清通过网络视频和朋友交流,互联网成为她的“外交”窗口。鲁晓龙摄
随着社会的进步,我家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变好了。先是我床头的书画板从普通木板变成了可折叠画板。2006年,我的父母攒钱买了一辆大大的面包车。爸爸开着这辆面包车,带着我和妈妈去了济南大明湖,去了杭州西湖,去了北京天安门……从此,我也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。2009年,我的轮椅换成了轻巧便捷可手转的新轮椅,不用别人推,我可以“自由”行动了,心也更“野”了。2010年,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去了上海世博会,第一次体验了什么是“地铁”。也是这一年,我用我书法作品的奖金买了一台液晶屏台式电脑,通过互联网,我了解了更精彩的世界、也结识了更多朋友。我还得到了张荣庆、顾亚龙等书法老师的悉心指点,平台、机会和获奖作品也越来越多。
人活着就要实现一些价值。这些年,我一直以海迪姐姐为榜样,也希望能像她那样,尽己所能帮助别人,尤其是身有残疾的人。于是,我走进盲校、聋哑学校、自闭症学校,走进社区、道德讲堂,去讲述励志故事、传播书法文化、分享人生感悟。走在大街小巷,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甚至给我起了个外号,夸我是“山东小海迪”。
2009年,刘晓清用手语和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交流。图片由刘晓清提供
在互联网时代,人们习惯了电脑打字,很多人不知道毛笔怎么拿,提笔忘字的尴尬时有发生。让人欣慰的是,大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,我和朋友们也成立了“阳光晓清”传统文化公益组织,到校园、社区传播书法。很多学生家长说:“刘老师,孩子跟您学书法后,写作业也认真了,字也好看了。家里过年贴的福字春联都可以自己写了。您学海迪,我们学您,我们大人和孩子都要学习您坚韧乐观、自强不息的精神。”也有许多朋友通过QQ、微博告诉我:“身有疾,心明媚。谢谢您教我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,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
2018年5月,刘晓清给潍坊市青年作报告,讲述自己的奋斗成长路。图片由刘晓清提供
2018年9月,刘晓清(右)与“最美教师”张丽莉(左)、“时代楷模”刘芳(中)在中国残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合影。图片由刘晓清提供
伴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,我有了更多的舞台,先是在诸城文化馆、潍坊博物馆担任书法老师,近年来又陆续成为潍坊市的政协常委和残联副理事长。今年9月中旬,我参加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,终于见到了一直激励我成长的“偶像”——海迪姐姐。榜样在成长,精神在传承,30多年过去了,一直激励我成长的“海迪姐姐”成为了“海迪主席”,我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她:“谢谢您的榜样力量,激励着我以及更多的人顽强拼搏、勇敢追梦!”
每个“小我”的成长都和时代密切相连。我感恩能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时代!我坚信,敢于有梦、勇于追梦、勤于圆梦,人生就一定能出彩!
查看更多 心声 文章 请点击 阅读原文
审核:姚杰 王晓宁
责编:张青玲 张玙蕗